理学 >>> 物理学 >>> 热学 >>> 热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热力学相关记录732条 . 查询时间(4.812 秒)
理解锋面云和降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全球变暖的驱动下,其变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中国中部地区的秋季降水常由温带气旋引发,表现为伴随着暖输送带(WCB)影响的锋面云系统。本文利用天气雷达体扫数据的CVP和QVP重构技术,建立较高分辨率的雷达偏振量和辐合-辐散场时序垂直剖面(图1),并辅以中尺度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2023年华中地区一次典型秋季降水中的详细微物理过程,以更好地刻画不同阶段的微物理、动力场的...
为进一步加深对热带气旋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关键动力和热力学过程的理解,并了解由热带气旋造成的暴雨特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的英文期刊《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AOSL)出版了题为“热带气旋及其引发降水的理论与预测”的专刊(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atmospheri...
2025年来,人工设计的甲醛缩合酶formolase因其催化单一底物甲醛的羟醛缩合反应而备受关注。凭借反应热力学的可行性、原子经济性等诸多优势,formolase已广泛用于多种人工C1化合物转化途径。在与其他酶偶联的多酶系统或细胞工厂中,由于甲醛对酶具有毒性,通常需采用低浓度甲醛进行反应。因此,开发能够在低浓度甲醛条件下表现出更高催化活性的formolase变体成为研究的重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荣星等人在量子热力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组基于固态单自旋量子体系,对量子系统中的最大可提取功开展了系统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通过提升量子系统的相干,可以有效提升量子态中的最大可提取功。该成果以“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herent ergotropy in a single spin system”为题发表...
青藏高原低涡按照热力性质可分为暖性高原低涡和冷性高原低涡。由于冷性高原低涡出现几率偏低且造成的灾害不及暖涡严重,因此鲜少有人关注,导致目前对冷性高原低涡生成的认识还相对薄弱,对冷性高原低涡的生成机制还尚不清楚。
动态共价键兼具共价键的稳定性和非共价键的动态可逆性,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组装、功能材料构筑、复杂化学系统调控及生物标记等方面。动态共价体系受热力学控制到达能量最低点,而生命体系通常在远离平衡态下发挥功能,发展非平衡态化学是研究前沿之一。光作为一种清洁能量源具有非侵入性及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将分子转化为高能量激发态或亚稳态从而实现基态难以完成的反应过程,为非平衡态化学提供有力工具。光开关在光刺激下发...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常被称作地球的“第三极”和“世界屋脊”。全球增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增暖速率约为全球平均的两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青藏高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降水变化对周围地区水循环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和下游地区的社会生产活动与生态系统安全。诸多气候预估研究均指出伴随全球温升未来青藏高原降水将整体增加,但增加...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lgorithm and error estimates for solving space inhomogeneous semiconductor Boltzmann equations with multi-valley, which describe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carriers in semic...
吴桂选研究员,研究方向(1)化工与能源材料热力学及物性数据库开发(2)基于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的多目标优化与设计(3)复杂反应器的过程模拟与优化(4)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2023年11月16日,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室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the hydrogen sulfide hydrate solubility in wa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测量了H2S水合物溶解度,并给出了热力学...
李传新,教授,硕士,武汉大学和东南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卫运钢,男,1971年生,满族,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热能工程专业,现为能源与动力学院教师,副教授。主持及参加过各类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已发表论文20余篇,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刘吉堂,男,1965年生,汉族,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热能工程专业,现为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主持及参加过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已发表论文十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二十余项。
夏永军,男,1971年生,汉族,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热能工程专业,现为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学院党总支委员。曾获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及参加过各类教研20余项,科研多项,论文多篇;其中教研获得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等4项,参与教材编写4部,其中《汽轮机设备及系统》为辽宁省首届国家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主讲课程《汽轮机设备及系统》为省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