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LAMOST”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078 秒)
近日,三峡大学田海俊与国家天文台刘超等人合作利用LAMOST DR1星表中大约20万颗FGK主序星,详细统计了太阳邻域恒星在不同盘高、不同有效温度下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经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盘高、不同温度下恒星的三维平均速度和速度椭球参数(图a为三个方向上的平均速度,图b为三个方向的速度弥散)。结果发现:较热恒星(Teff>6000K)在三个方向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整体运动,整体向银河系中心及北...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闫业鹏和导师杜翠花副教授以及合作者利用LAMOST和APOGEE数据,结合Gaia空间天体测量数据,提供了在银河系中富金属晕和高速厚盘存在的证据,揭示了它们的化学和运动学性质,并讨论了它们可能的形成机制。富金属晕星与厚盘星有相近的金属丰度,却拥有晕星的运动学性质。高速厚盘星具有与经典厚盘相同的旋转速度和金属丰度分布,并且与经典厚盘具有基本相同的动力学性质...
星系内部区域的恒星运动速度能够提供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与星系的基本特征紧密相关,尤其是星系的总质量,可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然而,测量星系内部区域的速度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目前北半球少数几个能够允许科学家测量星系内部区域恒星运动的设备之一,其可测量的最远距离可达45亿光年。近日,由中山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LAMOST所观测的近90,000个星系,首次获...
科研人员基于LAMOST数据揭示银河系外盘的翘曲起源与演化(图)
LAMOST数据 银河系外盘 翘曲起源 演化
2020/7/10
多年以来,天文学家对于银河系或者星系的物理性质进行诠释时,通常都假设其处于平衡态或稳定引力势当中。随着各类大型巡天的开展,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银河系的盘并非平滑对称或平坦分布的。银盘在外部呈现出“炸薯片”形态,被天文学家称之为翘曲结构,该结构分别在银经100 度左右和250度左右是非常显著的(也有学者认为在第一和第四象限)。研究人员目前对翘曲的结构描绘仍不清晰,其形成机制也比较复杂,大致被分为引力过...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银河系是一个关于银盘面对称的系统。近年来随着观测水平的提高,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的恒星运动存在南-北不对称现象。近期,南京大学丁平婕博士、朱紫教授和刘佳成副教授等人利用Gaia DR2和LAMOST DR5数据,筛选出太阳附近具有高精度运动学资料的197,524颗 A、F、G、K型矮星样本,研究银盘面南北两侧恒星运动学的垂向分布及其与金属丰度的关系。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田浩与研究员刘超等人利用LAMOST DR5中选取的K巨星精确测量了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该研究成果已在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发表。银晕的旋转与银河系的形成过程及银河系结构直接相关。造成银晕旋转的机制主要有两个:第一种是根据冷暗物质模型,银晕通过持续的吸积、并合周围的卫星星系而逐渐“长大”。而这些被“吃掉”的卫星星系则会将其自...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帅和导师杜翠花利用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观测数据,选取了4680颗巨星样本,对银河系晕星的化学元素丰度和运动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LAMOST发现银河系更大银盘
LAMOST 银河系 天文
2017/10/16
近日,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刘超、徐岩等人使用LAMOST的红巨星样本绘制了银河系外围结构切面图,发现银河系的盘比以前认识的大25%。他们发现,银河系的外盘一直延展到19千秒差距,其间没有看到银盘的截断,即银盘没有明显的外边界,而是光滑地过渡到了恒星晕。
近期,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王乔、王有刚、刘超、毛淑德(兼清华大学教授)和Richard Long把作用量分布函数的方法应用于LAMOST反银心方向的K巨星样本,分析了银河外盘的结构。发现银河系的外盘要比以前人们猜想的更大更厚,这对银河系盘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线索,也对现行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挑战。银河系(见图一)是典型的旋涡星系,解析银盘的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银河系及其他旋涡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