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口腔医学 >>> 口腔内科学 >>>
搜索结果: 1-5 共查到口腔内科学 pH相关记录5条 . 查询时间(0.102 秒)
探讨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对唾液流率与pH值的影响。方法 选10例志愿者,分别检测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或木糖醇口香糖前后不同时间段唾液的流率和pH值。应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结果 咀嚼2种口香糖10 min内,唾液流率显著增加,在2 ~ 4 min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4 ± 0.30) mg/min和(4.53 ± 0.19) mg/min。唾液pH值在2 ~ 4 min时上...
楔状缺损与唾液和pH 值的关系     楔状缺损  唾液  pH 值       2010/11/21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非龋性牙体缺损性疾病,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损伤,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复杂。近年来,随着研究方向的进一步拓展,唾液和pH 值在楔状缺损形成中的作用逐步显现,本文就唾液和pH 值对楔状缺损的影响进行回顾和总结。
目的检测具有不同产胞外多糖(EPS)能力的变异链球菌菌株在不同pH条件下产EPS的能力及其与gtfA、gtfB、gtfC、gtfD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变异链球菌(血清型c)临床分离株502(高产糖株)和参考株UA159(低产糖株),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在不同pH条件下与变异链球菌产糖能力密切相关的毒力因子gtfA、gtfB、gtfC、gtfD...
药物治疗是控制口腔粘膜病的主要手段。漱口水、软膏、凝胶等制剂是局部治疗口腔粘膜病的常见剂型。这些制剂在治疗开始时就释放药物,然后浓度迅速下降至治疗水平以下,不能长时间保持局部有效治疗浓度。本研究旨在了解和评价不同基质材料和介质pH 值对药物体外释放百分率和药物动力学的影响,以便合理预测药物的体内释放,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生物粘附药膜提供实验依据。
镧、钙、氟对菌斑pH影响的实验研究           菌斑pH       2001/8/31
目的:对比镧、钙、氟对菌斑pH变化过程的影响,从菌斑代谢角度探讨镧的抗龋作用。方法:采用接触法连续测定含La3 + 、Ca2 + 、F- 的蔗糖溶液含漱后的菌斑pH值,对pH值下降至最低所用的时间、最低pHpH下降的幅度(ΔpH) 以及pH变化曲线中pH615 以下的曲线下面积(AUC6. 5) 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 名受试对象之间各参数均无明显差别;各处理方法相比蔗糖溶液对照组导致菌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