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Nature communications”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121 秒)
近日,基础医学院医工交叉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19)上发表“Accurate recogni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with semi-supervised deep learning on pathological images”的研究性论文。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喻罡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湘雅医...
p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4-31个碱基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PIWI蛋白结合形成沉默复合体来介导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iRNA多存在于动物的性腺组织中,参与抑制生殖细胞中的转座子的转座,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能否有效地抑制转子座的转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piRNA的扩增。在果蝇中,piRNA的扩增主要依赖于两个PIWI蛋白的相互作用:Ago3和Aub。在生殖细胞中Aub与piRNA簇来...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何前军教授带领的“先进纳米药物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hotocatalysis-mediated drug-free sustainable cancer therapy using nanocatalyst"的研究论文。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招斌、王英帅博士后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何前军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董彬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图)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董彬 Nature Communications 软体致动器 水凝胶
2020/9/14
目前,水凝胶致动器在外部环境(例如:化学物质,温度,湿度,电场,光,等等)的刺激下可以实现行走、蠕动、滚动、抓取等功能。然而,水凝胶致动器的驱动主要依赖于水凝胶内外部渗透压的变化而导致的水凝胶自身体积的膨胀和收缩的过程,该过程不仅使水凝胶致动器必须要在有水的环境中运行,而且还导致了水凝胶致动器具有运动速度慢、响应时间长等诸多劣势,极大的制约了水凝胶致动器的实际应用。因此,如何实现在空气中高速驱动、...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山东师范大学 教师 Nature communications 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 细胞骨架与疾病
2020/1/14
2020年1月10日,综合类国际知名学术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周军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A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的研究论文。我校青年教师杜欣为论文第一作者,周军教授、刘敏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吕志民团队与周钦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高酪氨酸血症的分子机制(图)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吕志民 周钦 Nature Communications 高酪氨酸血症 分子机制
2019/9/20
高酪氨酸血症是由于酪氨酸代谢相关激酶的功能失调,导致大量代谢中间产物在体液、组织中积累,对大脑、脏器造成损伤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中,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D)是催化4-羟基苯丙酮酸(4-Hydroxyphenylpyruvic acid)形成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过程中的关键激酶,该激酶突变、缺失或表达异常,会导致III型高酪氨酸血症的发生。临床上,Ⅲ型患者多有智力障...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鲁雄教授课题组Nature communications:受植物粘附机理启发的超强粘附水凝胶(图)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雄 教授 Nature communications 植物 粘附机理 超强粘附水凝胶
2019/4/4
粘附水凝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已经取得实际应用,但大多数粘附水凝胶不具有长期和可重复的粘合性,通常表现出差的机械性能,且不具备抗菌能力。因此研制一种具有超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良好生物相容性兼具的粘附水凝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鲁雄教授课题组受植物粘附机理启发,基于银-木质素纳米粒子(Ag-Lignin NPs)触发动态氧化还原儿茶酚化学,开发了坚韧、抗菌的粘附水凝胶。构建...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建昆教授团队与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恒、彭勇教授团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针对胃印戒细胞癌进行了临床和基础基因组学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确定了胃印戒细胞癌独特临床和基因组学特征,特别是利用高通量测序发现了与印戒细胞癌临床诊断/预后指标和化疗耐药显著相关的高频肿瘤融合基因(CLDN18-ARHGAP26/6融合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
近日,我校生物医学研究院(暨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青岛分院)在精神分裂症遗传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IF 35.532);今年4月,生物医学研究院完成的另一项关于原发性痛经的遗传机制研究成果也经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2.124)杂志。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我校博士后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