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572条 . 查询时间(0.469 秒)


食品发酵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实践的行为,不同人群文化对食品发酵有各自的偏好,生业模式的转变及农业发展也和发酵技术的演变息息相关。发酵奶制品很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发酵食品,尽管人类食用发酵奶制品的历史悠久,但目前关于人类历史上对发酵微生物的应用和技术交流历史,以及发酵微生物本身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发酵微生物在长时间驯化条件下功能性基因的演变知之甚少。对此,针对古代发酵奶制品展开系统的古微...

2024年5月11日,山西大学在会议中心举行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牌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天才及新设博士后流动站师生代表出席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由人力资源处处长胡英泽主持。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王坚副教授的论文《火药的发明权还有争议吗》和《一支没有火药的枪——珀金斯蒸汽枪》分别获列《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和2023年第17期篇目辑览。

冯震宇:《明清火器技术史论》
《明清火器技术史论》 明清 火器技术 科技
2023/11/14
本书在对中国火器技术发展脉络和知识谱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围绕西学东渐和明清鼎革的历史大背景,以鸟铳、佛郎机铳、红夷大炮为中心,探讨了西方火器技术传华的主要过程与影响。在人物、战争、社会研究层面,对西方火器技术在华传播关系网、火器技术与明清战争、火器技术与明清科技及社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从多个剖面呈现明清火器技术发展的历史图景及潮流所向。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批准设立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等5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108号),山西大学获批设立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2023年10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遴选的首批“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名单公布,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入选。

2023年9月23日—2023年9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科技大学成功举办。

瓦是当今人类建筑屋顶的重要组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历史上,陶瓦屋顶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建筑屋顶的长期耐用性、防水抗风性,降低了房屋的维护成本,并对房屋建筑的材料、形状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陶瓦——特别是由筒瓦和板瓦组成的复合瓦及其瓦片拼接技术的起源目前还不明确。

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亮相恭王府博物馆(图)
中国传统建筑 模型制作 恭王府博物馆
2023/3/21
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大匠之手泽年代之磋磨——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2023年3月20日在恭王府博物馆嘉乐堂开幕。20世纪30至40年代,以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成员们,先后在1937年、1947年对恭王府进行测绘,当时所留下的实地测绘画图及室内外照片,成为了恭王府开展古建修缮和室内复原工作最直观、最准确,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依据。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在建筑人类学研究领域获新进展(图)
建筑人类学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藏地拂庐
2022/11/22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方晗副研究员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图)
王方晗 《人民日报海外版》 农业文化遗产
2022/7/29
2022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周年。20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多方响应,成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推动者、积极践行者和主要贡献者。
山东曲阜构建全环境育人“生态圈”
复兴少年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尼山砚制作技艺
2022/6/2
2022年5月25日,山东济宁曲阜市尼山中学乡村“复兴少年宫”又迎来了每周一次的非遗课堂,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馆长李春汉化身志愿者,教学生们制作尼山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