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记录2039条 . 查询时间(0.303 秒)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发育障碍,通常表现为单眼视力下降,即便矫正了屈光不正,视力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以往研究普遍认为弱视眼的视觉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衰减,但在介观尺度上参与前馈、侧向连接与反馈处理的皮层微环路的具体变化,以及双眼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
2025年4月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重大项目“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结题审查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发布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SAR三维成像技术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它大幅减少了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同时提升了成像...
2025年4月3日,在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发布了“全球冰冻圈研究引擎(Global Cryosphere research Engine,GCE)”。GCE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冰冻圈大数据挖掘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产出的大数据挖掘分析云平台,对标谷歌地球引擎(GEE)并突破GEE在观测数据、物理模型、AI模型以及大型模型支持...
2025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兴峰团队,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究,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方法,利用向日葵8号(Himawari-8, H8)地球同步卫星的数据反演臭氧柱浓度(TCO)。
2025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强团队在海洋物种分布数据信息对其生物地理格局精确评价与应用效果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Differences in predictions of marin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based on expert maps and opportunistic occurrences”为题发表于保护生物学旗舰期刊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纳量子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百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在此基础上,该联合团队和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建立了量子密钥,完成对图像数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百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在此基础上,联合团队和南非斯坦陵布什(Stellenbosch)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建立了...
2025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尺度遥感土壤水分产品时空填补方法发展、对比与验证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围绕传统偏差校正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在填补全球尺度主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卫星(SMAP)土壤水分产品缺失数据的有效性、全球实测数据验证填补后的土壤水分相较于原始SMAP数据的准确性、环境变量对土壤水分数据填补精度的影响等三方面展开研究,以发展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填补方法...
耐盐饲草品种培育是发展边际土地饲草产业的核心和基础。饲草等作物育种一直存在目标表型难以高通量准确鉴定的技术瓶颈。表型组学飞速发展使其成为饲草表型鉴定和遗传资源挖掘的利器,但如何有效解析表型组产生的高通量数据仍是难点,表型组学与上层组学数据整合进行多组学分析是重要的解决途径。目前表型组学数据分析多采用普适性大数据模型,而小样本目标数据特定型模型却鲜有报道。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员、毛飞雄研究员、柯培玲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海洋关键材料服役数据系统,集物联设备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结合前期开发的跨海域材料腐蚀物联监测系统、浮标海床基海洋立体监测装置、深海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室内耦合环境模拟装置,以及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初步构建起覆盖“感知-传...
记者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了解到,近日,该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提出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公里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世界纪录,标志着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成功迈向实际应用阶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22006、42471187)资助下,北京大学朱晟君研究员与贺灿飞教授等合作,在政府官员跨城市调任对水污染治理效果的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城市间官员调任比政策移植在减少水污染方面更为有效(Intercity personnel exchang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olicy transplantation at red...
2025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昌平实验室合作在Small Methods期刊上发表题为Learning Phenotype Associated Signature in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withPASS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整张切片作为计算建模的对象,提出了切片级别嵌入(slice...
2025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人员基于斜帐篷混沌序列和沃尔什正交序列组合形成的新序列,模拟在不同信噪比的环境下进行5G空口授时信号的捕获,采用基于FFT的并行码相位搜索算法,最终成功捕获5G空口授时信号,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混沌正交组合序列作为扩频码的可行性。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使用扩频信号体制、共用5G信号频段但不占用5G通信信号带宽的5G空口授时信号,该信号的功率较弱,因此看起来像...
近日,第九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拟表彰(支持)对象名单公布,全国共有10人入选,实验室兰岚副教授成功入选。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共同设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集团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中国的延伸。“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设立,与“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一起评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