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群落生态学”相关记录157条 . 查询时间(1.681 秒)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冰上和冰下生态系统对冰前生态系统的不同贡献(图)
生态系统 微生物群落
2024/11/4
冰川生态系统包括冰上、冰内、冰下和冰前等不同生态系统。这些冰川生态系统位于冰川的不同位置,环境条件的差异塑造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将影响不同冰川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物质传输。研究不同冰川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有助于理解冰川生态系统间的连通性和转变,有助于预测冰川生态系统对下游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蕈树科枫香型(落叶)与蕈树型(常绿)花粉鉴别的新评估与挑战(图)
评估 气候 植物 群落
2024/10/27
蕈树科由枫香树属(Liquidambar)的15个种组成。传统分类将热带常绿的种类归为蕈树属,温带落叶树的种类归为枫香树属,它们在形态、地理分布范围和生态习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木本植物群落,其化石花粉被广泛应用于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但是,蕈树属与枫香树属花粉的传统区分方法存在不确定,需要通过增加标本种类、数量以及取自不同地理居群的更多代表性种类的补充研究来评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冰川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的冰湖湖水和沉积物细菌群落(图)
沉积 细菌 群落
2024/10/23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快速消融,形成新的冰湖,为微生物群提供合适的栖息地。随着冰川不断消融,冰川与冰湖之间的距离增加,特别是当冰湖失去与冰川的水文连接后,湖泊生态系统将无法利用冰川提供的养分、沉积物、矿物质等特定资源,冰川对下游冰湖的影响逐渐减弱,可能会影响冰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因此,不同发育阶段的冰湖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可以反映冰川融水的流入、湖泊的化学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揭示多重影响下鱼类种群和功能群落的生态适应性(图)
群落 生态系统 系统
2024/10/11
2024年10月11日,海洋所线薇薇研究团队基于长江口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数据,取得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气候变化、渔业捕捞和径流输入等多重压力源影响下鱼类种群和功能群落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IF= 7.0)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 8.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地衣多样性》正式出版(图)
青藏高原 系统 群落 演化
2024/10/10
2024年10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立松研究员主编的《青藏高原地衣多样性》一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研究依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503),对青藏高原地衣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采集,填补了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柴达木盆地等地衣采集史上的空白,从6万余号标本和鉴定的700余种地衣中,提出211个在不同生境中的主要地衣代表物种,反映了当前青藏高原地衣群...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热点排放源,其中旱地土壤贡献了近79%的N2O排放量。土壤N2O排放是多个微生物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传统认为的硝化作用贡献外,旱地土壤中近50%的N2O排放源自反硝化过程。有机物料施用在旱地农田土壤固碳和作物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量有机碳源输入可能会刺激N₂O排放从而抵消其固碳效益。此外,旱地土壤的高氮投入也会显著影响反硝化过程中NS...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白垩纪琥珀揭示甲虫特化捕食的稳定性(图)
生态系统 群落 结构
2024/9/25
白垩纪末大灭绝引发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深刻的生物多样性重组,塑造了当今生物多样性的整合面貌。尽管包括非鸟类恐龙在内的许多标志性类群都灭绝了,但有新的证据表明,某些以前被忽视的类群不但成功度过了大灭绝,形态和习性也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微塑料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力影响方面取得进展(图)
塑料 植物 群落 结构
2024/9/18
可生物降解塑料虽然被视为替代传统塑料以缓解土壤塑料污染的绿色替代品,但由于它们可能比传统塑料更快地分解成微塑料,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植物生态系统构成额外的威胁。不仅如此,微塑料被认为会破坏植物-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个体植物层面,关于微塑料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方面的潜在影响仍鲜有报道。因此,微塑料对植物群落造成的生态后果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影响冰前湖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模式的机理(图)
气候 微生物群落 机理
2024/9/12
冰前湖与冰川末端相连,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响应的信息载体。冰前湖因低温、贫营养和强辐射等特性而少有高等生物存活,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和冰川加速消融正在改变冰前湖的水文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如湖泊冰盖时间缩短、表层湖水变暖以及与冰川的水文连接丧失等。同时,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前湖环境条件变化影响湖泊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并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因此,研...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南海所在珊瑚共生微生物与噬菌体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微生物群落 结构 解析
2024/9/6
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的升高对全世界的珊瑚礁构成重大威胁。海水升温致使珊瑚共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珊瑚条件致病菌趁机爆发,引发珊瑚疾病。珊瑚益生菌可以有效增强珊瑚对热胁迫的耐受性,从而延缓珊瑚热白化进程。
我国是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原油开采、运输和冶炼过程中,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生态安全与土壤健康。微生物在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分解过程中,降解功能微生物能够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化合物,是降解过程的核心执行者。然而,在实际环境中,功能微生物通常以群落形式协同作用,而非单独发挥功能。因此,深入挖掘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源,准确识别复杂微生物群落中起到...
土壤磷有效性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在磷缺乏条件下,植物功能性状和微生物可以积极响应以增加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然而,荒漠深根植物的细根性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土壤phoD细菌群落进而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微生物源碳估算方法方面取得进展(图)
应用 生态 细菌 群落
2024/8/2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南京大学、德国卡塞尔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洛桑大学、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美国Old Dominion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在更新MDC估算公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Reducing the uncertainty in estimating soil microbial deriv...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付钰研究团队在利用机器学习预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中取得进展(图)
预测 活性 群落
2024/8/14
2024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付钰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Using Machine Learning to Identify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ollectively Determin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ctivated Sludge”的研究论文。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