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动力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力地质学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2.672 秒)
长期以来,热带亚洲被认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源头。为寻找热带低纬度新生代植物化石,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联合泰国清迈大学在泰国北部开展了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工作。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1月23日2时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北纬41.26度,东经78.63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最高烈度达到Ⅸ度,新疆喀什、伊犁、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震感强烈。
美国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研究显示,全球第二大冰盖格陵兰冰盖自1985年至今已损失约5091平方千米的冰。虽然这个量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冰损失可能会影响大洋环流和全球热能分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2023年7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s evolving geodynamic regime recorde...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基础地质研究团队对四川叙永石坝栖霞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室内进行了碳酸盐岩微相、碳-氧-锶同位素、主微量元素等分析研究,发现叙永地区空谷阶碳酸盐岩一些关键地球化学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变,指示古盐度上升、海水温度下降和还原性增强等。
可变形板块运动和地表动力地形是板块与地幔耦合的重要指示标志。东亚陆缘(图1)深部以地幔过渡带内发育大型水平板片为特征。然而,这一特征的板片结构是如何演变的、它又如何与板块运动、板内变形和动力地形相耦合,人们对其知之甚少。
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科考分队完成浪错采样任务后,在高原上经过7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18日早晨抵达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逾4700米的公珠错开展科考工作。
2021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团队荣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和“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个人)”称号,以表彰其率领团队扎根青藏高原,在大陆碰撞、高原隆升及其远程效应领域做出的系统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为获奖者代表颁奖。“青藏高原碰撞隆升研究集体”由丁林院士领衔,白玲和裴顺平等20位同事为主要完...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以吸附态或游离态赋存在富有机质页岩的微纳米孔隙或裂缝中。与常规的化石能源相比,页岩气具有储量巨大、清洁高效的特点。使用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可以使页岩气从微纳米孔隙运移到压裂缝网,最后汇聚到井筒流出。页岩气的微观流动规律呈现非达西的特点,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前人在分子模拟研究中,大多构建平直管道来研究页岩气的微纳米流动,但页岩样品的微纳米孔隙网络十分复杂且曲折延伸...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香港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利用岩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和粒度记录,揭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7百万年(Ma)以来的详细沙漠化历史,为黄土高原粉尘来源及构造和气候双重控制下的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提供了新证据。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地质学》。研究结果表明,大约4.9Ma之前塔里木盆地还存在间歇性的湖泊群,气候明显比当代湿润,证实了周围山体的隆起扩张对水汽...
地核及地球的碳含量(图)     地核  地球  碳含量       2020/5/20
碳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影响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作为宇宙中丰度排名第四的元素,碳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地球表面,相当数量的含碳物质存在于地球的深部。它们对一系列深部过程,如俯冲板块矿物脱水、深部地幔熔融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深远的影响。考虑到地核的巨大质量和铁碳之间密切的联系,地核长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库。然而,地核形成于地球内部金属与硅酸盐地幔的分异,而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碳在金属核和硅...
2019年12月28日上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实验室318会议室召开。王思敬院士,崔鹏院士,彭建兵院士,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实验室主任黄润秋,校党委书记龚灏,副校长、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以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实验室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会上,龚灏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对黄润秋副部长和诸位院士、...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厚度最大、形成时代最年青的高原;被国际地学界称之为“全球环境变化的起搏器”;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与灾害效应一直是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是地质灾害领域新理论、新认识和新发现的重要源区和竞争领域。近20年来,在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与环境灾害变化日益成为全球地球科学科研的前沿和热点的背景下,青藏高原藏南谷地晚新生代SN向裂谷和帕米尔高原系列走滑-拉张断裂带的形成机制等成为关注焦...
2019年是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诞辰100周年。为缅怀先生科学爱国、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崇高精神,地大主办的《地球科学》杂志精心策划和组织,并于2019年第5期出版了纪念马杏垣院士诞辰100周年专辑。专辑开篇介绍了马杏垣院士的生平简介以及学术贡献,回顾了马杏垣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一生,以及他主编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和领导完成的全球地学断面计划(GGT)对国际岩石圈结构演...
非常规油气藏(例如页岩气)的油气开采因其对环境的响及预测上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一直存在争议。但现如今人们仍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提出可靠的替代方案。目前非常规油气藏普遍存在需要水力压裂、产量下降迅速和超低渗透率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于非常规油气藏固有的纳米孔隙结构决定的,并且这些特征的存在对于现有的开采技术造成了巨大挑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