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4.125 秒)
广西发布首批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物种名录
广西 人工繁育 野生动物 物种名录
2024/10/30


喜报!特等奖+1!(图)
曾亚琦 马属 动物生产学 饲养管理
2024/4/10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动物标本制作培训(图)
动物标本 制作培训
2024/2/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等在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图)
哈密翼龙动物群 恐龙足迹化石 古脊椎动物
2023/10/10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哈密市博物馆合作,在《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关于哈密翼龙动物群兽脚类足迹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依据兽脚类足迹的大小,推断造迹恐龙的臀高约65 cm,体长约171 cm,体重约30 kg,为小型兽脚类恐龙。这是哈密及吐哈盆地白垩纪恐龙足迹的首次发现,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

学术沙龙第四十期:中国巨蚓科蚯蚓的分化与扩散(图)
巨蚓科蚯蚓 分化 扩散 达尔文虫
2023/9/19




武汉大学赵华斌教授到访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图)
武汉大学 赵华斌 动物多样性 分子演化
2023/6/3

海南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获得海南大学第一张《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图)
血液学 血化生 实验动物中心 许可证
2023/5/18
最近,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海南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进行现场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实验动物中心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规范,于2023年5月5日获得海南省科技厅下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这是海南大学获得的第一个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的度量衡。实验动物中心的建成并获得使用行证许可,为海南大学提升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相关学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成都生物所揭示绿瘦蛇体色差异的分子机制(图)
绿瘦蛇体色差异 分子机制 动物类群
2023/3/20
自然界中,体色多态性广泛存在于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几乎所有动物类群,这些丰富色彩的形成机制一直备受科学研究者的关注。爬行动物的颜色或斑纹主要由发育自神经嵴细胞的3种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形成,这些色素细胞的排列和相互作用最终产生了不同的色彩。蛇类是体色最为丰富的爬行动物之一,其体色多态性在不同物种间或同一物种内均有出现,为研究体色多态性的演化提供了良好模...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等揭示高山倭蛙皮肤适应强紫外环境的分子机制(图)
昆明动物 高山倭蛙 强紫外环境 分子机制
2022/11/16
阳光对于生物至关重要但又有过强的紫外辐射,不仅可能诱导黑色素瘤以及其他皮肤癌症的产生,严重的甚至还会威胁生物生存。如何防御过多的紫外辐射对生物造成的影响,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许多生物体发展了不同的适应性特征,以对抗紫外辐射的有害影响,例如鸟类羽毛的颜色、人体皮肤色素沉着等。在分子层面,目前发现与抗氧化代谢、DNA修复途径等相关的基因可能在预防或减少紫外辐射造成的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已有研究大...

长期以来,野生动物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一个难点,尤其是鸟类、鸣虫等不易被红外相机探测到的动物类群。声纹识别为监测这些隐藏的动物提供了新途径。特别是2022年来权威科学数据库的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在声纹识别中的广泛应用,加速推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数据建设与数据挖掘分析,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国生物地图、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和生物记app...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近期取得脊椎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新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魏辅文 脊椎动物 肠道微生物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Cell Reports
20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