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相关记录5193条 . 查询时间(2.966 秒)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进行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这也是继十堰白垩纪恐龙—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后,在这片区域发现的又一重要古生物化石群落。
当前地质时代(始于1.17万年前的全新世)最大一次火山爆发发生在约7300年前的日本南部海岸水下。其产生的物质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产生物质的3倍多。
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行为及其B同位素组成(δ11B)有着显著差异,硼同位素(δ11B)作为示踪大陆硅酸盐岩风化(SWR)的潜在指标,其应用长期受限于分馏机制的复杂性。传统理论认为河水δ11B与SWR呈简单负相关,但不同气候区实测数据的矛盾导致该假说存疑,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其示踪硅酸盐岩风化的普遍性和稳健性。
20世纪中叶是全球“大加速”时期,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突变式增强,地球演化速率加大,地球环境变化显著,并在地质记录中留下清晰的具有全球同步特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印记。核活动是这一时期关键标志之一,全球大气核武器试验释放的放射性钚同位素(239Pu,240Pu),因其释放时间与“大加速”时期高度吻合,及其全球范围的沉降和长半衰特性等,被认为是标定这一时期最为理想的地层标志物。但目前大气沉降的钚进入沉积...
水通过改变地幔岩石物理和化学性质,深刻影响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同时还在地质资源和灾害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及深部样品的稀缺性,目前我们对地幔的实际含水量分布仍所知甚少。由于地幔主要矿物的电阻率对水的存在和含量变化非常敏感,利用大地电磁(MT)等电磁感应测深方法获取的地幔电阻率信息可以为约束其含水量空间分布提供关键约束。在过去,研究者们在利用观测电阻率约束上地幔...
利用地质生物载体重建过去天气变化,能够极大地延伸气象记录的时间跨度,有望揭示现代器测资料中未能显现的天气特征。我们前期研究表明,陆生蜗牛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其壳体氧同位素组成(δ18Oshell)能够记录发生在天-周尺度的降水事件甚至极端降水,是研究过去天气尺度降水变化的重要材料。然而,目前基于超高分辨率δ18Oshell追踪天气尺度降水变化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有效的定量方法重建这些降水事...
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当前,约一半以上的锂资源来自伟晶岩型锂矿床。因此,研究这类矿床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伟晶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含有锂矿资源。那么,是何因素导致一部分伟晶岩富锂而其他伟晶岩贫锂?
环境土体展现出组构高度复杂、性态动态多变的显著特征,构建能够精确描述土体力学特性及传输行为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研究的关键难点。传统理论分别依赖本构模型和达西定律描述特定条件范围土体力学行为及低速渗流问题,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复杂贮存环境下土体剧烈演化性态及非线性流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海洋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心薛强研究员团队基于创建的环境土界面力学理论,从决定土体宏观性态的微细观界面力学机制出发...
2025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孙明道副研究员、徐义刚研究员等学者合作,在辽西九佛堂组年代学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errestrial ecosystem response to Early Cretaceou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 calibrated,high-resolution Aptian record from Nor...
距今4.3亿至3.6亿年前,早期陆地维管植物属种多样性及表型复杂程度急剧增高。这一过程被称为“植物登陆”。“植物登陆”奠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堪比海洋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在此期间,早期维管植物相继演化出一系列关键性状。目前,学术界对早期维管植物生活史策略的探讨甚少。
距今4.3亿-3.6亿年前,早期陆地维管植物属种多样性及表型复杂程度急剧增高,这一过程被称为“植物登陆”。植物登陆奠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意义如同海洋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在此期间,早期维管植物相继演化出了一系列关键性状。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早期维管植物生活史策略的探讨甚少。工蕨类是早期维管植物的优势和代表类群,丰富的化石记录使得工蕨类成为探讨早期植物生活史策略的重要材料。
海洋生产力是碳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具有关键影响。然而,南海北部古生产力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尚存争议。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东亚冬季风对南海北部古生产力的显著影响,但地球轨道参数在古生产力变化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理解。此外,陆源营养物质通过季风降水和化学风化输入对古生产力的贡献也可能被低估。
2025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空间光学技术研究室樊学武和赵惠研究员团队在机器学习目标跟踪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IF = 7.5)。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特别研究助理苏银强博士,通讯作者为赵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是第一完成和通讯单位。
化石花粉记录对于重建过去的植物种类、植被和生物地理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整个新生代植物多样性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孢粉学数据的分类学分辨率的提高,特别是在花粉多样性高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其中,花粉数据库的发展和系统孢粉学的新技术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对过去花粉多样性、植被历史和分布变迁的理解,以及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
2025年1月5日,由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李世晋、罗世孝及广东省林业局梁晓东主编的《南岭种子植物名录》,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南岭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中国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更是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南岭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绿洲”和物种“博物馆”,是地质、生态与人文的“多重宝库”,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地区。自创始人陈焕镛院士开始,中国科学院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