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史前”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71 秒)

《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文明》(图)
江汉平原 史前 治水文明
2023/9/26
本书运用无人机拍摄和史前聚落遗址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结合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资料,探讨江汉平原史前聚落遗址的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提出该区域史前先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人地关系模式。认为史前人类为了能够在江汉平原繁衍生息,必须掌握当地气候、水源、环境等多项特征,审慎地选择合适的居住与耕种地域,合理整治、管理和调配水利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丰衣足食,产生复杂...

人类拓殖高原的历史见证:史前至唐代高原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图)
丝绸之路 唐代高原 考古研究
2023/5/17
一提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出现连绵不绝的雪岭、荒原、沙漠这样的自然景观。难以想象的是,早在史前时代,人类不仅已经踏上了这片高原,而且开始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开拓出最早的高原通道。


中国史前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人物、动物和几何形图案,而以后者为多,研究的文章和书籍也比较多。前两类虽然也有所关注,但缺乏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因此严文明先生想做一个初步的尝试,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兴趣。
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中国史前社会 阶段性变化 国家形成
2022/4/19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着多样的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人群。自有人类以来的数百万年间,人类自身及其文化、社会总体呈现“进化”的趋势。但在世界不同地区,社会进化的速率和表现方式是不一致的。就中国而言,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发展传统,而这些几乎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出版
中国环境史 史前 现代 马立博
2022/1/10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广泛借鉴英语世界关于中国环境史及相关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从长时段的视角对中国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本书自初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也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环境史的研究。这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马立博教授在充分吸纳西方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修订版。

董惟妙 著:《哈密盆地史前居民食谱》(图)
哈密盆地 新疆 生业模式 牧业经济
2021/10/20
哈密盆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几乎能够涵盖新疆主要的环境类型。同时,哈密盆地作为进出新疆的东方要道,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活面貌,并在食谱中留下清晰的痕迹。由于缺乏系统的生业模式研究,此前,学术界根据这一地区考古遗址中陶器普遍不发达、几乎不见农业生产相关工具、墓葬中墓主人身着皮毛制品下葬、随葬的动物以羊为主等现象,一般认为哈密盆地史前人群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食物以畜...

高等级龙山文化墓葬彰显史前文明(图)
高等级龙山文化墓葬 史前文明
2021/2/3
墓葬是考古遗存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墓葬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氏族关系、丧葬习俗等方面。前段时间,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发布的其中一项重大考古新成果,便是在河南叶县余庄遗址发现了高等级龙山文化墓葬。
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发现“外圆内方”双城结构史前城址
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 外圆内方 双城结构 史前城址
2020/8/13
七星墩遗址位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东旭村。遗址坐落在长江南岸大荆湖西南隅的一处台地上。2018年,为推动“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课题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七星墩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2018年调查面积20平方公里,钻探面积1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2019年调查面积10平方公里,钻探面积2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现将201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知名红山文化专家刘国祥9月1日提出,作为红山文化核心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史前文化高度繁荣,很可能一度成为世界文化中心。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当天在敖汉旗开幕,刘国祥在会上做《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两个文化高峰与中华龙探源》主题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他指出,考古研究发现,敖汉旗境内兴隆沟出产的迄今世界最早的小米,已在史前传播到欧洲,敖汉旗兴隆洼史前遗址出土...
《中国史前陶器》甘肃兰州首发
中国史前陶器 首发
2018/1/30
2018年1月20日,由高润民先生历时20年拍摄完成的《中国史前陶器》(兰州)发行签售仪式在甘肃省收藏协会举行。《中国史前陶器》是一部迄今为止收录史前陶器图片最丰富的巨著,书中收录的陶器来自86家博物馆和研究院、文物考古所及近百位民间收藏家,用2700张图片,20余万字向读者呈现了公元前1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华先民制作的2478件精美陶器。其中彩陶1505件、素面陶973件,重点突出了黄...
本文是既是一份关于希腊语史前史知识的介绍,又是对于其研究的一项回顾性评论。内容包括希腊语与原始印欧语的关系、希腊语中的前希腊底层语言、线形文字B和迈锡尼希腊语、古希腊语各方言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世界古代史课件第一编 史前社会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世界古代史 课件 第一编 史前社会
2015/7/16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世界古代史课件第一编 史前社会。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第一讲 史前史与远古人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古代史 课件 第四讲 三代的国家和社会形态
2014/9/23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第四讲 三代的国家和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