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海洋科学 Nature Communications”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12 秒)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团队在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rtical structures of marine heatwav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副研究员张莹为第一作者,研究员杜岩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Mi...

中国地质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邓洪旦*,任建业 等,海洋学院.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 South China Sea documents the transition from wide continental rift to continental break up(图)
三维;高清;地震数据;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大型;拆离;断层
2020/9/19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邓洪旦博士和任建业教授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outh China Sea documents the transition from wide continental rift to continental break up”的学术论文。

近日,海洋学院张宇副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杨姗姗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Genomic and enzymatic evidence of acetogenesis by anaerobic methanotrophic archaea”的文章。张宇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杨姗姗博士生为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为第一单位。研究提出了冷泉碳循环的新模型:ANME...

中国地质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罗根明,谢树成等 地学院/BGEG国家重点实验室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Nitrogen fixation sustained productivity in the wake of the Palaeoproterozoic Great Oxygenation Event(图)
氮;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
2018/4/23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院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团队的研究论文——Nitrogen fixation sustained productivity in the wake of the Palaeoproterozoic Great Oxygenation Event。该文第一作者为罗根明副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揭示长江江豚的独立物种地位(图)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光 教授 课题组 长江 江豚 独立物种地位
2018/4/11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课题组联合哈佛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华大基因开展中国水域江豚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相关成果于2018年4月1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的测定与比较分析,从种群遗传结构、历史动态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系统地揭示了江豚不同种群之间的显著差异与适应性分化,提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长江江豚具有独立的物种地位。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高树基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图)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高树基课题组 Nature Communications 大气沉降 海洋溶解黑碳
2017/9/15
2017年9月11日,我校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与地球学院高树基教授课题组与德国奥尔登堡大学Thorsten Dittmar教授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Aerosols as a source of dissolved black carbon to the ocean”的研究论文,阐述大气沉降对海洋溶解黑碳的贡献。该研究团队通过测定2...

中国地质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宋海军地学院 Natur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online:30 August 2017. The onset of widespread marine red beds and the evolution of ferruginous oceans(图)
地质;历史时期;海相红层;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机制
2017/9/1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海军教授团队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The onset of widespread marine red beds and the evolution of ferruginous oceans”的学术论文,阐述了地质历史时期海相红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揭示了38亿年以来海洋铁含量的...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坤山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探讨海洋酸化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课题组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海洋酸化
2015/10/30
2015年10月27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坤山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表明海洋酸化提高浮游植物苯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食物链效应。随着人类排放CO2量的增加,海洋吸收越来越多的CO2,导致海洋表层的pH值下降,引起海洋酸化(海水pCO2、H+和HCO3-增加,而CO32-浓度下降)。这种酸化导致的海水化学变化,影响海洋生物的代谢与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