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Nature”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36 秒)
中山大学侯仰龙教授团队重要研究进展在Nature发表(图)
侯仰龙 金属 二维半导体 电子器件
2024/6/1
2024年6月1日,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侯仰龙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材料实验室、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化学制备的系列二维材料,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界面耦合的p-掺杂二维半导体方法。该研究成果以“Van der Waals polarity-engineered 3D integration of 2D complementary logic”为题,于5月29日在国际顶级...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李毅达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CMOS后道集成和氧化物半导体领域的重要进展(图)
李毅达 Nature Communications CMOS 后道集成 氧化物半导体
2023/10/7
2023年9月12日,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青年教师卢海洲与吉林大学王宁教授、洛桑联邦理工大学Michael Graetzel教授、上海大学杨绪勇教授等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Tautomeric Mixture Coordination Enables Efficient Lead-Free Perovskite LEDs”的研究论文,通过强化学配位调控使得无铅钙钛矿LED发光...
精确的紫外光检测是现代光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紫外光探测器主要基于宽禁带半导体,例如,III-V半导体。然而,传统的宽禁带半导体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瓶颈,难以兼顾高集成度和高柔性。有鉴于此,低维宽禁带半导体由于具有合适的紫外光吸收范围、可调节的光电性能以及良好的衬底兼容性等优势,在多种紫外光工作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秦天石教授、王芳芳副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榫卯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图)
黄维 秦天石 王芳芳 Nature Communications 榫卯结构 钙钛矿 太阳能 电池
2023/6/6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王金兰教授、马亮教授材料多尺度模拟团队在二维材料的层数可控生长机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与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实验团队合作实现了厘米级均匀双层MoS2薄膜的层数可控外延生长,成果以“Uniform nucleation and epitaxy of bi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on sapphire”为题,2022年5月4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陈长鑫研究组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图)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微纳电子学系 陈长鑫 Nature Electronics
2021/10/9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陈长鑫研究组在窄的边缘光滑的石墨烯纳米带(GNR)的制备及其高性能晶体管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ub-10-nm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atomically smooth edges from squashed carbon nanotubes(来自被压扁碳纳米管的边缘原子级光滑的亚10纳米石墨烯纳...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孙彬副教授在Nature子刊发表前瞻性论文(图)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孙彬 Nature 柔性电子
2021/6/15
日前,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孙彬副教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在柔性电子领域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旗下子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上发表了题为"Seeking 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 for stretchable electronics"的前瞻性论文,文章结合柔性电子器件热管理问题的现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奇异铁电拓扑缺陷(如涡旋、斯格明子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新功能,有望用于构筑未来拓扑电子学器件。近日,我校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所高兴森研究员联合南京大学刘俊明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陈龙庆教授,在铁电拓扑电子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分别在BiFeO3纳米岛内形成的两种拓扑缺陷(涡旋型和中心型)中发现了可往复擦写的、具有准一维电子气特征的超细金属性导电通道,并提出了构筑基于导...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印刷电子中心赵建文研究团队专注于高性能可印刷墨水批量化制备、印刷碳基电子器件和电路构建及其在新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在印刷薄膜晶体管器件、电路和类神经元电子器件等方面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如JMCC, 2020, 8, 6914-6922; Carbon, 2020, 163, 145-153; Adv. Fun. Mater. 2019, 1906335; ACS AMI, ...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杨振宇博士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重要成果并被选为“Editor's Pick”(图)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杨振宇 自然指数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Editor's Pick
2020/4/9
近日,电子信息(微纳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杨振宇博士在Nature Index著名学术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The photovoltaic and photoconductive photodetector based on GeSe/2D semiconductor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被编辑选...
近日,湖南大学段曦东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报道了一种可利用金属性过渡金属硫化物和半导体性过渡金属硫化物制备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阵列的通用合成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General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arrays”的文章在线发表在《Nature》上。湖南大学二维材料湖...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Mario Lanza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展望性文章(图)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Mario Lanza 教授 Nature Electronics SPM纳米电子
2019/6/19
日前,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Mario Lanza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了题为“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for advanced nanoelectronics”的展望性论文,分析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在纳米电子研究领域中的未来。文章一经公开便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惠飞博士,她是纳米科学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博士生,...
同济大学黄秋实副教授关于X射线多层膜纳米光栅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图)
同济大学 黄秋实 副教授 X射线 多层膜纳米光栅 半导体材料 光电系统
2019/6/5
光栅是光学和光电系统的核心构造单元之一。光栅元件的周期决定着系统的色散和分辨率性能。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等大型X射线科学装置的发展,高分辨率X射线谱学技术对超小周期纳米光栅元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自上而下的纳米制备技术(包括光刻和电子束直写等)难以实现大面积亚百纳米周期光栅元件的制备,限制了X射线光谱探测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凝聚态物理中相关科学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
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图)
深圳大学 电子科学 汪国平 教授 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论文
2019/4/8
微纳机械系统(micro-nano mechanical systems)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等分支学科,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微纳机械系统的核心是高品质因数的机械振动传感器,涉及不同的材料和器件原型,例如各种半导体微型谐振腔、碳纳米管、石墨烯和SiN薄膜等等。通过高品质的机械振动传感器,实现与光、电、磁、声等物理参量的强耦合,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