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CO2”相关记录69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14C示踪关中地区化石源CO2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石源排放 碳同位素 大气化石源
2022/9/21
大气CO2是最重要的大气温室气体,化石源排放导致大气CO2浓度的不断上升。准确的大气化石源CO2数据,能为有效减少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化石燃料中不含放射性碳同位素(14C),因此,可以用14C对大气化石源CO2进行定量示踪。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太阳光驱动CO2资源化利用研究获进展(图)
太阳光驱动 CO2资源化利用 碳化氮催化剂
2022/8/24
NEE:林线树轮生长持续增加主要得益于大气CO2升高的施肥效应(图)
林线树轮生长 持续增加 大气CO2升高 施肥效应
2022/7/15
胺、氟共官能化MIL-101(Cr)用于潮湿环境中捕获CO2(图)
官能化 MIL-101(Cr) 捕获CO2 潮湿环境
2022/6/15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CO2促进酰基化反应研究中获进展(图)
酰基化反应 CO2 全球气候变暖
2022/5/13
氢能利用系统Hydro Q-BiC减排CO2高达53%
氢能利用系统 Hydro Q-BiC 减排CO2
2022/1/13
大量化石源CO2的排放是全球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由于全球70%以上的化石源CO2排放量集中在城市区域且城市化仍在不断扩张,城市中化石源碳排放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定量大气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CO2ff)对于理解城市碳排放以及制定碳减排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作泰课题组以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创新制备出系列廉价、绿色、高效的固废源多孔纳米载体负载固态胺CO2吸附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和Chem. Eng. J.。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光热还原CO2为CO和CH4方面取得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光热 还原CO2 CO CH4 光热还原
2020/11/4
基于以上背景,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贾宏鹏团队通过简易的沉积/沉淀法制备以硫化镉(CdS)为载体的高分散钌(Ru)单原子催化剂。其中,通过催化剂调控Ru负载量,使其在全光谱照射下展示出较高的甲烷产物选择性(97.6%)。Ru单原子的引入并未改变CdS的本质结构,但提高了催化剂对CO2的吸附量,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有利于CO2转化为CH4。同时,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热转化性能,协同产生的光热效...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论文揭示未来大气CO2浓度上升通过改变植被生理过程深刻影响全球季风区降水和径流(图)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朴世龙 自然-通讯 大气CO2 植被生理 季风
2020/10/20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团队利用参与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多个地球系统模型,解耦了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辐射强迫效应和植被生理响应对全球陆地7个季风区(南亚、东亚、澳大利亚、北美、南美、北非和南非)降水和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北美、南美以及澳大利亚季风区,CO2浓度升高的植被生理效应对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相当于其辐射强迫效应的0.4~2.5倍(图1)。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季风区...
为研究O2/CO2烟气循环煅烧水泥技术实现CO2和NOx减排的可行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2 500 t·dW22;1回转窑和分解炉模型进行了21%O2/79%CO2助燃氛围下煤粉燃烧的研究,对比分析了O2/CO2助燃工况下与空气助燃工况下回转窑、分解炉的模拟结果,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与空气助燃工况下相比,O2/CO2助燃工况下回转窑、分解炉的煤粉燃尽率分别为92....
工业微藻能够将阳光和烟道气直接转化为生物柴油,因此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烟道气中高浓度的CO2及其导致的酸性培养条件,往往抑制了微藻的生长,因此提高CO2耐受性是设计与构建超级光合固碳细胞工厂的关键瓶颈之一。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通过逆转进化时针的研究思路,率先阐明了工业微藻应对高浓度CO2的机制,并开发出高CO2耐受的工业产油微藻细胞工厂。该成果于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