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气象学 环境地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毒理学 自然环境保护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系统相关记录374条 . 查询时间(2.297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近日,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荒漠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科研团队安慧研究员在极端干旱对全球草地和灌丛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问题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研究员团队在陆地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并以“C:N:P stoichiometry of plants, soils, and microorganisms: Response to altered precipit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生态环境领域著名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5年...
生态文明教育教研室主任任永权教授带队,于2023年7月10-14日,20级环境生态工程1班、21级资源环境科学1班61名同学,在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平塘县克度镇)顺利开展资源环境生态综合实习。本次实习得到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大力支持和帮助。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城市和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欧阳志云研究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和《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
2023年2月15日,中科炼化危险废物智能监控系统正式投用,实现了危险废物的自动称重登记、打码入库、扫码出库、信息上传等功能,实现广东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对企业危废库的远程可视化监管。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属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能源富集区,同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两屏三带”战略建设的重要区域。在当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复杂背景下,基于地下、地上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研究生态系统结构的动态变化机制,对于维系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至关重要。
刘玲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2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北卡罗莱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间在美国国家环保局环境评价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11月到植物所工作,2012年入选国家引进人才计划, 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现任《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 Ecology Letters、 Journal of ...
近日,由辽宁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辽宁省金融研究中心、辽宁中环资源环境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编制的《辽宁省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核算及空间格局分布研究报告》,在沈阳市通过了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专家论证。这是宋有涛教授团队继发布《东北三省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报告》《基于GEP核算的东北三省冰雪服务价值评估报告》后,首次基于改进的碳源/汇形成过程评价方案(CSF)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
阻燃剂通常作为消费产品中的添加剂防止燃烧或是延迟火灾蔓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制造,纺织品,塑料制品以及汽车产业中。随着传统溴代阻燃剂的禁用,新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作为十溴二苯醚(BDE209)的替代品被大量生产和使用。环境监测数据表明DBDPE在环境和生物介质中的含量迅速增加,甚至超过BDE209成为主要的溴代阻燃剂污染物,这也表明DBDPE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暴露风险在不断增加。...
近日,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宣布,由双方共同开发的“Hydro Q-BiC”氢能利用系统已在郡山市综合地方批发市场进行实证运用,自2019年7月开始连续运行以来,与未引入该系统时相比,CO2排放量减少了53%。
旱区(drylands)是指年平均降雨量与潜在蒸散发之比小于0.65的区域,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风险高。中国旱区分布广、类型多。1980-2000年间全球旱区扩张约4%,其中中国旱区扩张面积占比达1/3。针对中国旱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机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效应的系统性研究不足,2021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傅伯杰院士团队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
微塑料(Microplastics)污染已经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微塑料降解缓慢,能长期储存在环境中,并对生物以及食物链产生有害影响。借助水、风和海冰等,微塑料可以远距离迁移至偏远地区,在全球范围广泛存在。青藏高原拥有除南北两极外、体量最大的冰川,而大气-冰川-湖泊系统中微塑料的迁移机理研究尚未开展,针对大气沉降和冰川融水对青藏高原湖泊中微塑料负荷的贡献还无从知晓。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多福祉是我国第二个100年奋斗的主要目标。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而兵团又驻扎在边境要隘、盐碱腹地、风头水尾、沙漠边缘,生态环境恶劣,再加上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人地矛盾、人水矛盾突出,因此兵团如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对于为团场职工创造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履行国家赋予兵团维稳戍边使命意义重大。为促进兵团生态文明发展,10月13日,由石河子大学主办,石河子大学生命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