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药效学”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5 秒)
通过药效学研究,探讨丹芪偏瘫胶囊中黄芪和赤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最优配伍比例。方法: 选择黄芪和赤芍四种不同的配伍比例,以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为检测指标,筛选出一个有效样品。再选用健康 Wistar 大鼠, 制备高粘滞血症大鼠模型作为模型对照组,分别给药 2.5、5、10 mL/kg 作为低、中、高剂量组,观察黄芪- 赤芍浓缩液不同剂量组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七叶皂苷钠微乳注射剂的安全性及药效学研究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微乳剂 安全性 有效性
2013/6/26
对市售七叶皂苷钠粉针及自制七叶皂苷钠微乳注射剂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新西兰家兔为试验用动物,进行溶血试验和血管刺激性试验,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考察;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作出初步药效学评价。结果 市售粉针和自制微乳剂均有轻微的溶血和一定的刺激性,组间无明显差别;高、低剂量的七叶皂苷钠粉针及微乳注射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
野生与家养五灵脂药效学比较研究
五灵脂 抗炎 活血化瘀
2012/10/10
对野生和家养复齿鼯鼠所产五灵脂的活血化瘀及抗炎作用进行比较。 方法: 抗炎实验动物随机分为8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阿司匹林0.2 g·kg-1),家养(陕西)五灵脂高、中、低剂量组(生药9,4.5,2.25 g·kg-1),野生五灵脂高、中、低剂量组(生药 9,4.5,2.25 g·kg-1),连续口服7 d;活血化瘀实验动物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阿司匹林0.05 g·kg-...
10味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 药效学试验的贝叶斯分析
平性药 药性 双向适用 贝叶斯分析
2012/9/23
对已获得的药效学试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验证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方法: 采用Weka 3.6.2软件进行贝叶斯分析,按数据预处理、属性选择、建立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分类预测的步骤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结果: 在瘀热互结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顺序为平性药>寒性药>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依次为热性药>平性药>寒性药。 结论:...
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改善记忆作用药效学研究
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 改善记忆 小鼠
2012/2/12
观察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CJG)改善记忆的作用。 方法: 通过跳台试验、避暗实验及水迷宫试验,观察CJG 0.83,1.67,5.00 g·kg-1·d-1剂量组对小鼠改善记忆作用。 结果: CJG中、高剂量组小鼠对避暗试验潜伏期有明显延长作用(P<0.05),错误次数及进入暗室的动物数明显减少 (P<0.01); 水迷宫试验CJG高剂量组小鼠到达终点的时间明显减少 (P<0.05),CJG低、中...
疏风解毒颗粒防治手足口病的体内外药效学研究
疏风解毒颗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毒EV71 BALB/c乳鼠
2011/9/9
通过观察疏风解毒颗粒在体内对手足口病病毒EV71感染BALB/c乳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和在体外对EV71等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评价疏风解毒颗粒防治手足口病的药效。 方法: 采用疏风解毒颗粒3岁儿童临床2倍、等倍和1/2倍剂量(14.08,7.04,3.52 g·kg-1)分别对手足口病病毒EV71 H株感染的BALB/c乳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进行预防性给药(ig,3 d)和治疗性给药(ig,5 d),观...
大豆总黄酮对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病的药效学研究
大豆总黄酮 骨质疏松 骨密度
2011/7/20
观察大豆总黄酮对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12月龄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0 d以后,以大豆总黄酮250,125,62.5 mg·kg-13个剂量连续灌胃(ig)90 d。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离子(Ca2+)、磷离子(P3-)、钠离子(Na+)、雌二醇(E2)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骨Ca2+,P3-,Na+,Mg2+含量;骨扫描法测定胫骨骨密度。 结果: 以大豆总黄酮250,125...
五淋散胶囊的抗炎作用实验。 方法: 体外观察其对相关细菌的抗菌作用及溶石作用,体内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阳性药和五淋散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4.19,7.10,3.55 g·kg-1),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阳性药,五淋散胶囊高、中、低剂量组(9.93,4.97,2.48 g·kg-1),ig给药。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观察其抗炎作用;大鼠代谢笼法观察其...
清开消炎方及其组方药物对慢性鼻炎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鼻部症状 嗜酸性粒细 鼻黏膜
2011/5/18
探讨清开消炎方及其组方药物对慢性鼻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2批SD大鼠分别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70只。采用NO2或SO2染毒26 d并肌注苯甲酸雌二醇7 d建立肺气虚型慢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鼻炎康组(410 mg ·kg-1)、藿胆丸组(2 000 mg ·kg-1)、清开消炎方组(46.6 mg ·kg-1)、广藿香油组(13.3 mg ·kg-1)、猪去氧胆酸...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与中药药效学评价思考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效评价 动物模型
2011/3/1
为了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治疗方案优化,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脑缺血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如何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对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提供方法学保证和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的研究工具。
药效学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通脉颗粒抗心肌缺血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通脉颗粒 提取工艺 抗心肌缺血 正交试验
2010/9/6
优选通脉颗粒的提取工艺。 方法 :在考察通脉颗粒水提液和醇提液的药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葛根素、阿魏酸、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处理数据,优化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 结果 :通脉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 结论 :优选的通脉颗粒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甲素 临床药效 药理机制
2009/9/30
有关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临床药效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其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改善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和血尿,减轻关节痛和皮肤损害等。GTW及其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4)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抑制、保护肾组织上皮细胞等,而...
药效学研究表明连花清瘟颗粒可抗手足口病病毒
药效学 连花清瘟颗粒 手足口病病毒
2009/4/10